400 650 1979
近年來,不少如上海 、深圳等的一線城市,悄然興起了許多“臨期食品折扣中心”、“臨期食品專賣店”。在這些專賣臨期食品的貨架上,1升裝的進口啤酒僅需10元/桶;原價12.8元的依云水,現(xiàn)價只要0.5元;保質期還剩1個多月的進口餅干,從126元降到12.6元……
圖片來源:全拓數據
一直以來,臨期食品都存在于大型商超的角落,并沒有受到大眾消費者的廣泛關注。但在疫情影響下,大量實體店因疫情防控需要而無法營業(yè),導致許多食品滯銷,因此,臨期食品也順勢進入大眾視野,迎來了一波發(fā)展商機。
對于消費者而言,疫情常態(tài)化趨勢影響下,眾多消費者的未來收入預期降低,消費偏好也隨之改變。不再追求高收入下的極致、輕奢,而轉變?yōu)楦⒅貏諏嵉南M觀,更多地追求性價比和物美價廉,這樣的消費觀變化為臨期食品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創(chuàng)造了有利條件。
對于實體行業(yè)而言,疫情影響之下,流通環(huán)節(jié)中存在著大量的臨期商品,這些商品在過期前,正常途徑售賣出去的可能性并不高。而街邊店、私人超市等,滯銷現(xiàn)象更加普遍,所以一般商家會對性地把快到保質期的商品放在貨架海報前端,把日期新的商品放在后面。但這樣的做法僅僅只能短暫緩解,并不能真正解決臨期問題。
無論選擇何種策略,臨期都無法避免,這時如果商家選擇降價處理,還不如直接交給專門的處理商來處理,于是這也給了臨期食品很大的市場空間。
臨期食品是什么?又從何而來?
臨期食品,指臨近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。
中國食品產業(yè)分析師朱丹蓬告訴記者,臨期食品幾乎是與食品零售業(yè)相伴相生的。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,我國就有了臨期食品市場,當時以售賣臨期進口食品為主,滿足了一部分消費群體的多維消費需求。
2010年以前,由于市場監(jiān)管較為寬松,臨期食品主要流通在一些街邊的零售店;2010年到2015年間,一些食品品牌開始采用設立直營店的方式向顧客銷售臨期食品;2016年到2020年,隨著社區(qū)團購的興起,臨期食品通過許多“專場促銷活動”走進人們的生活,并且市場上開始相繼出現(xiàn)臨期食品集成店;2020年至今,疫情之下直播電商的興起為臨期食品帶來巨大流量,同時線下連鎖臨期食品折扣店逐漸形成一定規(guī)模,并呈井噴式發(fā)展。
在國內,臨期食品概念雖然普及度不高,但其實也隨處可見。在傳統(tǒng)的商超里,一些保質期較短的產品常有“買一送一”之類的促銷活動,常見的比如有饅頭、面包、涼菜等。這種保質期短或者隔夜就扔的產品再利用的成本高,流通價值也低,一般就被當作垃圾直接扔掉。
相比之下,保質期相對較長的餅干、肉干等干制品,以及各種罐頭食品、膨化食品等,沒有太高的新鮮度要求,因而也成為臨期市場的主流產品。
臨期食品再次售賣雖然并不是一件新鮮事,但規(guī)模化運營之后的臨期市場在國內依然處于起步階段。
相較之下,臨期食品銷售在國外早已有了較為成熟的經營模式。比如美國、英國、新西蘭等的部分食品除會標注保質期外,還會加上最佳口味時期、最佳食用期或最佳賞味期等內容,若食品過了最佳食用期但還不到保質期,商家就開始打折出售或直接捐給慈善機構。加拿大、美國、德國等已將臨期食品納入救濟機制中,讓食品發(fā)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
“A food waste supermarket”是英國利茲的一家“剩食超市”。他們與當地的其它超市合作,進購那些臨期食品并售賣,通常這些食品的價格都很便宜,為當地的貧困家庭帶去了不少支持。
位于美國華盛頓的一家非營利性零售超市“Daily Table”,超市里大部分商品都是由當地的大型供應商捐贈的臨期食品,包括各種便宜的農產品、乳制品、面包等食物。他們會把這些食品在自己的廚房里 進行加工烹飪,在營養(yǎng)專家的指導下為顧客送去新鮮的“即食餐”。
臨期食品逐漸走向大眾視野
在2021年5月,央視也對臨期食品行業(yè)進行了一次詳細報道,稱臨期食品為“一舉多得的勝利”,讓這個原本難以見光的躲在商超角落里的行業(yè),終于進入大眾消費者的視野。
報道詳細闡述了臨期食品帶來的多方面效益,一方面,臨期食品再次流入市場,能有效緩解商家的庫存壓力,也避免了“倒牛奶式”的食品浪費;
另一方面,臨期食品的高性價比特征,和當代經濟壓力加重的年輕人“追求性價比”的消費觀念相符合,年輕人消費者們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不打折的美味。
在報道中,記者采訪了剛畢業(yè)的北漂一族小媛,作為臨期食品忠實愛好者的小媛興奮講述道,當第一次在商場看到嗨特購里五花八門的臨期商品時,瞬間覺得發(fā)現(xiàn)新大陸,原來不到100塊錢就可以把兩個購物袋的零食帶回家,實在是性價比王者!
另外,臨期超市里賣的洗衣粉、沐浴露等產品雖有“長期使用”的特性,但一般并不是只剩十幾天保質期,而是擁有六個月甚至更長的保質期。這些消耗周期長的產品也有了被消費者“寵幸”的可能,生活開支能直接減少80%。
今年4月12日,淘寶聯(lián)合科普中國發(fā)布的臨期消費冷知識報告顯示,食品在保質期剩余20%-50%期間,因折扣低且口感不受影響,往往會迎來一輪新的銷售高峰,這也叫做“臨期效應”。其中,薯片等膨化食品、方便面、飲品、餅干等也成為了“臨期界”的暢銷品。
“好食期”就是淘寶上一家專門從事“根據保質期動態(tài)折扣”的店主。創(chuàng)始人雷勇介紹說,與大家想象的單純“圖便宜”購買臨其商品不同,店里的回頭客通常是年輕白領和大學生,這類消費群體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,能夠理性地追求性價比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臨期食品這樣一個圈子,就會在這里面不斷挖掘寶藏。
如今,臨期食品的火爆肉眼可見,在各種社交平臺都開辟了一片天地。在小紅書上搜索“臨期食品”,有9700 篇筆記分享自己的探店攻略和撿漏心得。
而豆瓣平臺上,一個名為“我愛臨期食品”的小組,從2020年9月創(chuàng)立到現(xiàn)在已經有9萬3千多名對臨期食品喜聞樂見的“臨食工”。
據全拓數據顯示,在2021年臨期食品的市場規(guī)模達到了318億,預計2023年將突破350億,在2025年將達到401億,未來市場發(fā)展空間潛力巨大。中國臨期食品消費者中,超過七成是22歲至40歲的青年群體,未來臨期食品市場規(guī)模還會繼續(xù)增長。
臨期食品的貨源來源分類
也有很多消費者會感到疑惑——臨期食品的貨源來自哪里呢?
從供應端來看,臨期食品的貨源主要分5種,一是生產廠商的庫存商品;二是大型商超下架的產品;三是電商平臺的退換貨;四是經銷商手里真正進入臨期的產品;五是進口食品的庫存。
天津空港一家臨期食品倉庫的老板向記者透露:“臨期食品的貨源并不穩(wěn)定,主要根據正期食品的銷售情況而定。產品在正期時賣得好,那么臨期的貨就會相應減少?!?/p>
因而,臨期倉庫成為臨期食品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一位專賣各類臨期食品的電商主播在直播時說:“擁有倉庫的品牌折扣店,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優(yōu)勢。如果個人想開臨期食品店,貨源會比較零散,找起來比較困難?!?/p>
在臨期食品市場,貨源很關鍵,經銷商的倉庫如果不規(guī)范,比如溫度控制等環(huán)境保障不到位,有的產品到臨期時可能已經不能食用了。
據業(yè)內人士介紹,目前我國的臨期食品倉庫主要集中在上海、青島、天津等港口城市,考慮到物流成本和時間的原因,中游的臨期食品集成店多遵循“就近原則”圍繞倉庫周圍設立,相互之間可以更加及時有效地溝通售前售后等問題。
業(yè)內人士對臨期食品評價稱,盡管目前來看臨期食品是一個大市場,但臨期食品的折扣店本質上還是一門零售生意,所有實體零售門店遇到的問題,臨期食品折扣店也會遇到。因而,臨期食品的幾個頭部玩家能否在市場競爭中成為獨角獸,仍需后續(xù)繼續(xù)觀察。
編輯:SIAL China 國際食品展
本文來源網絡,侵權請聯(lián)系糖酒網編輯!
掃描二維碼關注糖酒網公眾號
找項目,看酒行業(yè)資訊,瀏覽糖酒會更方便